医疗健康行业将是“互联网+”最后的风口吗?

2016-10-08 15:00:49    杭州日报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总的来说,国内不太可能出现某个企业在医学健康领域一统江山的结果。有心的创业者只要从细分领域切入,帮政府省到钱,帮百姓省到钱,就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西贵资本创始合伙人方贤

  

 

  商报见习记者 茹雪雯

  马云曾说,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这话听起来似乎太过绝对,但是去年中国的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已经超过4万亿,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此高速的成长,其中暗藏的创业机会的确不可估量。医疗健康行业将是“互联网+”最后的风口吗?医疗健康行业创新创业的价值与方向又在哪里?近日,由帮实资本与每日商报联合主办的业问第11期,邀请到了西贵资本创始合伙人方贤与大家分享他的观点。

  现实中的医疗并不高大上

  我毕业于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后在医疗健康行业从业整整16年。2003年,我与他人合伙创办医疗信息化公司,后被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并购,退出后曾先后在医学检验、医药信息化及大健康领域的公司担任高管职务,并曾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任职CIO。

  在外行人看来,医疗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行业,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我们平常去看个小病,都需要排很长的队;由于床位紧张,可能需要在走廊里陪护住院病人,完全没有任何隐私可言。老一辈也许能够接受这种状况,但是我们这一代包括下一代已经无法接受这样的就医体验。

  为什么医疗行业的现状会如此糟糕?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医改,目前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次。但是医改并没有改善行业状况,反而间接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大家都喜欢挤到大医院去。同时,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太低,医生为了生存只能以药补医。另外,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优质医疗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是相对应的服务质量却没有得到提升。这些问题都导致我国的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

  医改政策的四大趋势

  整个医疗行业都在思考解决方案,但是没有人敢说自己知道该怎么办,大家都只能采取渐进的方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陆续出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政策。比如说今年5月20日,国家卫计委公布了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其中三款药品价格的降幅在50%以上。当天还有另外一则重要的消息,即人社部宣布11个省级单位统管城乡医保。这意味着原本存在的三种医保制度将会逐渐合并,标准一定是就高不就低的,国家在医保上的支出压力会变得更大。

  从医改政策导向来看,主要能看出四个趋势:

  首先是分级诊疗,国家正在着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鼓励大医院的专家到小医院去坐诊。

  第二是在提高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压低药价。我国目前总共有六七千家药企,这些药企的水平参差不齐,低水平的药企一般都是通过让利于经销商的方式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类似的低价竞争策略用在普通商品上问题不大,但是用在药品上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政府正在淘汰这些生产劣质药的企业,为体量大、产品质量好的药企让出市场空间,同时从零差率、药占比、两票制、营改增等方面入手降低药价。

  第三是要求各地逐步实现三保合一与全国联网,鼓励商保化。我国政府对医保的管理方式非常粗放。商业保险为了盈利,会更加精细化地管理资金,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但目前我国商业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水平还有所欠缺。

  最后一点,是政府对“互联网+”的态度,从原来的禁止转变为鼓励各种尝试,所以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项目遍地开花。

  医学健康领域的五大创业模式

  如果你想在医疗健康领域创业,就一定要关注行业的整体格局。我认为其中最根本的是两个环节:医疗保险与支付体系、医患关系与信任体系。具体的创业方向包括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医药器械、医疗服务、IVD、生物医药,分别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进行结合。

  我想具体来分析一下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各类创业模式:

  To Hospital是面向医院的传统模式,很稳,因为公立医院的合同履行率很高,不太会产生坏账;

  To Doctor是面向医生的模式,通常的做法都是给医生一些补贴,把优秀的医生笼络进来一起做增值服务,或者是为国内患者与海外医生牵线搭桥,即海外就医;

  To Patient是面向患者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原来的百度贴吧,本质上是做垂直患者慢病社区,后期可以导入自己的产品与服务,另一种则是请医生给患者做直播;

  To Government是面向政府的模式,做这种模式不仅要有钱还要有人脉资源。据我所知,由于我国政府对医疗行业的管控力度比较分散,这种项目在国家或者省级层面都不太行得通,建议在县市级切入;

  To Insurance则是面向医保的模式,这种模式最近两年特别火。这个方向最难做,但是想象空间巨大。几年前出现的PBM(药品福利管理)概念就属于这个模式,指的是专业第三方机构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服务机构、保险公司或医院签订合同,以求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影响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行为,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目的。

  医院的围墙正在逐步拆除

  从一方面来看,医疗健康行业的链条很长、外延很广,存在的机会很多。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行业的门槛比较高,产业链上每个环节之间的信息都极不对称,这也是整个医疗健康行业目前受互联网浪潮冲击不大的原因。

  如果想在医疗健康行业闯出一片天,你得衡量一下自己的线下资源和渠道的获取与整合的能力。如今许多实力比较雄厚的企业想切入医疗健康领域,都会选择收购一家医疗机构,然后进一步布局产业链上下游,这体现出的是落地的重要性。

  根据我的判断,医院的围墙正在被一步一步拆除,什么意思呢?医院的核心是诊疗,除了诊疗,另外都可以被剥离,像挂号、支付、检验、后勤(食堂、护工)等方面都已经被企业分了一杯羹。下一步将会轮到检查,也就是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这些都意味着行业分工会越来越精细。

  总的来说,国内不太可能出现某个企业在医学健康领域一统江山的结果。有心的创业者只要从细分领域切入,帮政府省到钱,帮百姓省到钱,就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